http://img95.699pic.com/photo/40072/2320.jpg_wh300.jpg?98651
中新網山東曲阜9月27日電 (沙見龍)9月27日的山東曲阜涼爽濕潤,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正在此間舉辦第七屆。作為該論壇的重要活動之一,“高端訪談”活動邀請了中外專家學者進行對話交流。專家學者們認為,文明交流互鑒是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使命。
“世界文明互鑒是我們的共同愿望,但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文明的沖突。”中國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葉小文說,當前疫情形勢仍然嚴峻,抵制病毒的疫苗源自自然科學,但交流借鑒還需要“文化疫苗”,達到相互信任,不能繼續制造“政治病毒”。中國的基因里就是和平發展,是頭和平、可親、文明的“東方雄獅”,各國應攜手推動世界共同繁榮。
“沒有病毒,國門才能正常打開。”葉小文說,疫情正威脅著全球76億人口的生命,分裂的世界無法應對共同挑戰。中國可以傳授應對疫情的方法和寶貴經驗,這也需要全球合作和信任精神,真正為預防下一次大流行提供應對經驗。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這類推動文明交流的活動應該多舉辦,但不能“自說自話”,要努力實現面對面交流。
北京大學、夏威夷大學教授安樂哲的學術研究范圍是中西比較哲學,學術貢獻包括中國哲學經典的翻譯和中西比較哲學研究兩大部分。他翻譯的《論語》《孫子兵法》《道德經》等中國哲學經典,不僅有助于糾正西方人對中國哲學思想幾百年的誤會,還幫助消除“中國沒有哲學”的成見,開辟了中西哲學和文化深層對話的新路徑。在他看來,外國不了解經濟崛起后的中國,“這是最大的問題”。
在安樂哲看來,中西方間要相互信任,不應相互較勁,要達到文化傳統、思維方法的理解,包容性地站在彼此立場上看問題。不要刻意將最基本的自由、人權、民主上升到很高大上的位置,應通過“和而不同”的路徑實現文明復建。
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學術委員會副主任、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楊慧林則強調,互鑒的方向是雙向的,既可以學習對方又能實現自我反思、自我認識,“這種認識挺難,但要形成這種理念”,人們的思想傳統中包含這種理念資源,但有時會被遺忘,這是多年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所堅持的理念。
“向世界把中國故事講好,這個好不是形容詞而是副詞。”楊慧林稱,中西方深層溝通仍有不平衡現象,當下疫情也妨礙了相互交流。交流有很多方式,但我們需要有價值的深度交流,從各自傳統、思想資源中挖掘相互認可的內容。
談及本次論壇主題,“文明對話與全球合作”的主題一虛一實,如何實現有效結合和突破?楊慧林表示,全球合作需要文明對話作為基礎,對話能形成堅固的認識、理解、共識等,這對促進全球合作及深度協作具有重要意義。(完)